活动

停在眉毛上的时间-梁浩

场馆

Hi艺术中心

简介











梁浩:关于日常的一场“深入阅读”





文/任静





采访是在8月中旬完成,梁浩在Hi艺术中心的个展在即,他最近忙于冰岛的艺术家驻留计划,我们的采访又须克服时差,于是在他正在做午饭的时候争分夺秒的完成。以至于采访结束后,我唯一关心的是,午饭吃了吗?





· 只是选了一种喜欢的





工作的条理和对自我的审慎要求,是梁浩与大多数艺术家的显著区别,去冰岛一直是他今年计划内的事情。同样围绕着他的还有很多不错的外籍艺术家和朋友,说起这些梁浩感激在清华的时光,他在那里结实了很多好朋友,综合性的学校环境让他学到很多不同的思考方式,“直到今天我的创作方式上的思维很多是来自别的语境思维。”





选择清华美院对于梁浩来说可能仅仅是一种选择,但这个选择最终带给他的是另一种生活方式:随着时间空间的转变,作为艺术工作者,将艺术作为探讨生活命题的长久方式。“开始仅仅因为一种很平常的选择,与选择午餐吃什么的动机几乎是一样的,选了一种喜欢的食物而已。”





· 记忆里的陌生日常





正如他的作品一样,梁浩有着类似自我修行的慎独。在大多数作品里,梁浩迷恋着将很多熟悉的日常带入一种沉思状态,或者陷入某种荒诞逻辑中。很长一段时间,他的作品是对特定时间和空间的日常回应,这些日常空间来自于一种普遍视觉,存在于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中。《鹿清晨》、《测量-一支枪的长度》、《不稳定的计划》里,这些特定的语境空间被处理的干净利索,看上去不多余一丝不必要的存在,甚至严苛到细微处的色块和线条。过分的剔除给画面做了极限的减法,使时空存在于不经意营造的冷静之中,观者亦能感受到最直接的审慎思考,而梁浩在这过程中不断的经验自己的思维,取舍留弃,然后清晰。





前期的作品大多以女孩和猫的日常为主,《星期天的白房子》、《面包早晨》、《描述》和《无题》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是人与他者及外物之间的关系;最近的作品多了单纯的场景式自画像,《四分之三偏高一毫米》、《开片前8秒的训练》和《被定义为一种不放松的状态》开始关注自身的关系,不再是具体的某个人,从个体引申入更为宽泛的人群。





精细处理的冷静平整的画面,透漏着梁浩的节制。就如我问他工作和生活的作息如何时,他答说有时很糟糕,“几乎一整天都在整理不画画。”他看重在一个东西上花费掉应该付出的时间,而不是快与替换,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。虽然不能完全知道它最终的结果会是怎么样,这至少是他信任以及感兴趣的地方。





· 关于矛盾,关于诗歌





除了给自己的展览命名“停在眉毛上的时间”,梁浩作品名字无一例外的让画面多了重重故事和荒诞莫辨的时空,成为与作品共存的一部分。尽管这并非他的初衷,他甚至希望对于观者而言名字是不重要的,他们经验自身的观看思维或许能看到更多。“名字是不能去解释作品的,它只能成为作品中一个滑稽的念头。”





他的朋友圈常可见一些他自己的诗。





“妹妹,今天没有下雨/但,叶子吃掉了时间/而时间被挡在你的睫毛上/你看见了吗?/生命中的黑暗,是风/还是硬朗的夜晚/我也不知道/也许当时间提纯了它的苦味/便会悄悄爬到我们身上。”





“我在对待恐惧的时候/时间制造了你/蓝色的机器/我没有抱怨/你也没有惊喜/当一片/被午夜的太阳敲醒时/两个/会抽泣的地毯/帮我把剩余的时间数掉/差一点/我就听见了/上帝制造我/又把我捏成无数棉花般的简讯/没有如期的答案/我也如期的到那里/所有/被熟悉的陈述/平移到没有距离与阴影的夜晚/凝成一条/奔跑的缝隙/悄悄消失/为何如此沉迷/矫正不了的曲线/被锁住不安与冷漠的大海/虚拟空气的皮肤/那意味着改变/时间从太阳瞳孔里吸纳、扩大/然后一切都在遗忘后变的善良。”





这些诗句大概是某一刻的灵感闪念,被定格成句子,揉进画面,意识流到捕捉不到具体的对应。初识梁浩的人或许不会察觉,严肃又热衷于荒诞不正经的矛盾才是属于他的真实。





·多重身份的切换





以艺术家的身份照顾空间运营,这似乎是当下多见的趋势。梁浩也是其中之一,他与四位朋友共同创立非盈利空间ON SPACE,定期举办展览、组织沙龙讨论,组建了一个具有类似乌托邦理想的艺术共同体。





1988年出生的梁浩一直作为清华美院才子为圈内熟知,看到作品和见到其人都很难找到一个贴切的形容词。同为ON SPACE 联合创始人之一的梁浩好友吴升知写到:“他略显沉闷的性格之下,藏匿的是经过克制的、羞涩的、冷静的激情。”这些冷静的激情,或许在空间运营中获得解放。空间创建伊始,为了实践一些自身的项目,“但后来并没有这样做,而是更多去关注一些问题,从而抛出这些问题邀请艺术家过来一同探讨这些问题的存在,我想这更有意义。”








Hi艺术=Hi,梁浩=梁:





Hi:怎么走到职业艺术家的方向上来的呢?


梁:大概是初中的时候因为哥哥的缘故,最开始接触紧紧是因为喜欢,那时候很小,也没什么目的,要当艺术家 或许考艺术院校之类的,这些都不在我们思维当中的。后来慢慢地步入了这条“不归路”。





Hi:人物背部观察的作品似乎成为你作品的一个特点?


梁:也许吧,但这并不是绝对的。





Hi:有人说你的作品大概属于超现实一类?


梁:我的作品并不写实,如果从客观上讲,我只能说某些东西是具体的,至于怎么定义我没想过,因为那不是重要的问题。





Hi:作品的名字很有意思,比如“三分之二的倾斜”、“被定义为一种不放松的状态”。你怎么给作品定下具体的名字?


梁:名字很重要也可以说一点都不重要,仅仅是相对而言。“三分之二的倾斜”是在作品完成之后所给予的,而“被定义为一种不放松的状态”是先有名字再有作品的,前者像用名字解释了画面当中的某些东西,而后者就像用图绘的方式去解释一个句子。





Hi:此次的冰岛之行,有收获吗?


梁:有新的想法,也许我会考虑做一个冰岛陆地的展览。





Hi:在绘画的方向上有没有新的想法?


梁:不断尝试去思考我之前没思考过的事情,而我的工作从这上面展开,对我而言便有开始意义。绘画还没有太多的变动,因为我还需要花时间去探究其中的问题,但可以确定的是,作品线索会在推进中有修改性的发展,我重新看到以及发现新的问题,而能在上面展开及探讨。





Hi:你是怎么做空间运营的?反过来对你的创作有没有影响?


梁:其实很多独立空间都是由艺术家个体所建立的,这其中所面临的就是一个角色转换的问题,但因为独立空间都是非赢利性质的,致力于做好学术,不涉及到太多繁琐的时间,但也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在上面。这并不容易,我想这是双向的,很多创作上的问题是在我们创建ON SPACE这个空间之后,我会去思考的,它打开了我很多的思路。





Hi:是否可以说,你对艺术这件事情的期待不止于做个艺术家?


梁:不,我希望我只做一个艺术家,只是我也希望力所能及的去做一些别的事情,像维护 ON SPACE这个独立艺术空间,这对我来说也很重要。









作品

  • 梁浩
    等战争结束,我一定会送你一对丝袜 , 2013

    ¥ 3,300

    有参展记录

  • 梁浩
    实验者 , 2014

    ¥ 24,000

    有参展记录

  • 梁浩
    拔刺者-背面观察 , 2014

    ¥ 42,000

    有参展记录

  • 梁浩
    一个叙事者与一个叙述者 , 2014

    ¥ 36,000

    有参展记录

  • 梁浩
    无题 , 2013

    ¥ 9,000

    有参展记录

  • 梁浩
    厂长先用 , 2014

    ¥ 36,000

    有参展记录

  • 梁浩
    未命名1 , 2014

    ¥ 3,300

    有参展记录

  • 梁浩
    被定义为一种不放松的状态 , 2015

    ¥ 45,000

    有参展记录

  • 梁浩
    三分之二的倾斜 , 2015

    ¥ 45,000

    有参展记录

  • 梁浩
    关于防弹衣的虚假检查 , 2014

    ¥ 3,300

    有参展记录